第 2 章 利率理论
一、名词解释
1.收益的资本化
收益的资本化是指,由于利息已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于是任何有收益的事物,即使它并不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甚至不是真正有一笔实实在在的资本存在,也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
2.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是指以名义货币表示的利率,是借贷契约和有价证券上载明的利息率,也就是金融市场表现出的利率。 实际利率是指名义利率剔除了物价变动(币值变动)因素之后的利率,是债务人使用资金的真实成本。 当一般物价水平不变时,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是等量的。在名义利率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的波动会导致实际利率的反向变动。 关系式为: 或者:
3.基准利率
基准利率是指带动和影响其他利率的利率,也称为“中心利率”。 基准利率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即中央银行向其借款的银行收取的利率。基准利率的变动是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各国利率体系的核心。中央银行一般通过改变该利率影响银行的借贷成本,进而影响市场利率。
4.利率与收益率
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贷出资本额的比率。利率体现着生息资本额的增殖程度,是衡量利息量与本金之比的尺度。 收益率是向证券持有者支付的利息加上以购买价格百分比表示的价格变动率。持有债券从时间 到时间 的收益率公式为:
其中, 为债券持有时间 到时间 的回报率, 为 时该债券的价格; 为 时该证券的价格; 为息票利息。
利率是利息与本金的比率,但这不能准确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投资人持有证券所能得到的收益状况。收益率能准确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投资人持有证券所能得到的收益状况。
5.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
金融市场上的利率种类根据期限可分为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 短期利率反映的是货币市场上各种借贷利率,长期利率反映的是资本市场上各种借贷利率,因此利率在两个市场上形成不同的利率水平,短期利率一般低于长期利率。但是,由于两个市场是密切联系的,利率的变动会导致资金在各个市场间的流动,同时资金的流动又会引起利率的变动,因而,利率在两个市场是被联系在一起的,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同时升降,但短期利率的波动幅度往往大于长期利率。
二、简答题
1.简要说明古典利率理论的主要内容。
古典利率理论的主要思想为:利率由投资需求与储蓄意愿的均衡所决定。 投资是对资金的需求,随利率上升而减少,储蓄是对资金的供应,随利率上升而增加,利率就是资金需求和供给相等时的价格,如图 2-1 所示。
一般情况下,一方面,利率越高,储蓄越多。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 。 另一方面,利率越低,投资量越大,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 。 储蓄和投资都是利率的函数。 i 为储蓄与投资相等时所表示的均衡利率水平。 如果储蓄增加,而投资不变,均衡利率水平就会降低至 。
2.简要说明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的主要内容。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是古典利率理论的逻辑延伸和理论发展,创立于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可贷资金利率理论一方面继承了古典利率理论基于长期实际经济因素分析的理论传统,另一方面开始注意货币因素的短期作用,并以流量分析为线索。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认为,利率由可贷资金的供求决定。可贷资金的供给包括: - 总储蓄 - 银行新创造的货币量 。
可贷资金的需求包括: - 总投资 ; - 因投机动机而发生的休闲货币所储存金额的增加 。
而利率会使资金供需相等,即:
图 2-2 中的 为古典利率均衡水平。 当可贷资金供给增加,而可贷资金需求不变时,利率下降至 ; 当可贷资金需求增加,而可贷资金供给不变时,利率上升至 。 为全部可贷资金供给与可贷资金需求的新的均衡利率水平。 可贷资金总量在很大程度上受中央银行的控制,因此政府的货币政策便成为利率的决定因素而必须考虑。
3.简要说明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的主要内容。
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是由凯恩斯在 20 世纪 30 年代提出的,是一种偏重短期货币因素分析的货币利率理论。
-
(1)根据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货币需求分为三部分:
- ①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函数,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 ②预防性货币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利率的提高而减少;
- ③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货币需求 Md 可表示为收入Y 和利率i 的函数,即 。
货币供给为政策变量,取决于货币政策。
如图 2-3 所示,在未达到充分就业条件下,增加货币供应量,利率将从 降至 。 当货币供应量为 时,利率为 ,此时货币需求曲线呈水平状,货币需求无限大,即处于流动性陷阱。此时即使货币供给不断增加,利率也不会再降低。
- (2)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与可贷资金利率理论之间的区别是:
- ①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是短期货币利率理论,强调短期货币供求因素的决定作用;可贷资金利率理论是长期实际利率理论,强调实际经济变量对利率的决定作用。
- ②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中的货币供求是存量;而可贷资金利率理论则注重对某一时期货币供求流量变化的分析。
- ③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主要分析短期市场利率;而可贷资金利率理论则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实际利率的长期波动上。
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与可贷资金利率理论之间并不矛盾。可贷资金利率理论中使利率变动的全部因素,在流动性偏好理论中也会促使利率变动。同样,流动性偏好理论中的货币供求构成了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的一部分。
三、论述题
1.试述新古典综合学派对于利率决定的分析。
利率水平是研究利率量的决定,即利率究竟是多少的问题。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希克斯和美国经济学家汉森,在总结古典利率理论和可贷资金利率理论以及凯恩斯的利率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 分析法。
西方经济学家在运用 型分析法分析经济时,是将国民经济的均衡看成是实物方面的均衡与货币方面的均衡,即市场被划分为商品市场及货币市场。 线表示使商品市场的供求相均衡的利率与收入组合; 线表示货币市场的供求均衡时的利率与收入组合; 线与 线的交点就是同时使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相均衡时的利率与收入组合。在这点所决定的利率为均衡利率,所决定的收入为均衡收入,在均衡利率和均衡收入支配下,整个国民经济实现了均衡。
图 2-4 中, 线表示商品市场的均衡 ; 曲线表示货币市场的均衡 ;将这两条曲线放在同一坐标系内,两条曲线相交的均衡点 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 -
因此,只有在 点上两个市场才能同时达到均衡,此点决定的利率 是同耐满足两个市场均衡条件的均衡利率; 是同时考虑两个市场均衡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
当 和 曲线发生移动时,均衡利率必然也发生相应变动。由于 的变动是由投资或储蓄的变动引起的, 动是由货币供给或货币需求的变化引起的,因此,这些变量的改变都将改变均衡利率的。
2.利率对一国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其制约条件是什么?
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贷出资本额的比率,是金融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它的变化可以通过影响借贷双方的利益影响经济活动的其他变量,而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
(1)利率对一国经济的影响具体表现为:
-
①利率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 由于利率是储蓄者提供生息资产的收益,当货币利率较高时,生息资产的收益提高,即期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居民就会减少即期消费,增加储蓄;同时,也会减少手持现金量,增加生息资产的供给。而高利率也会缩减企业的生产规模,这会导致居民收入下降,购买力减少,消费减少。
-
②利率对投资的影响 利率是企业投资的成本,利率越高,成本越大,生产和投资收益越低,投资规模会缩小。反之,低利率则会减少投资成本,使投资量增加。
-
③利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在一个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社会中,运用高利率可抑制投资的过度,因此可以防止通货膨胀的发生;当经济萧条时,通过降低利率,可防止过度紧缩。
-
④利率与金融机构 利率的变动会促使银行等金融机构调整其资产负债结构,以求在利率变动的情况下增加收益或控制成本。这种影响使中央银行利用利率影响信贷量和流向进而调控宏观经济成为可能。
-
⑤利率与对外经济活动 在一个对外开放的国家中,经济是与世界市场紧密相联的,利率的变动将影响一国对外经济活动,这表现在两个方面:
- 一是对进出口的影响;
- 二是对资本输出输入的影响。
当利率水平较高时,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产品价格提高,出口竞争能力下降,出口量减少,从而会引起一国对外贸易的逆差。 相反,降低利率会增强出口生产企业的竞争能力,改善一国对外贸易收支状况。从资本输出输入看,在高利率的诱惑下,外国资本会迅速地流人,特别是短期套利资本,这虽然可以暂时缓解一国国际收支的紧张状况,但在高利率情况下的外国资本注入也会带来许多不良后果。如通货膨胀的输入、沉重的还本付息负担等,有可能会造成国际收支状况的恶化。利率对经济的调控和影响作用由于其决定因素的复杂多样性而难以用以上几个方面给予全面解释,只能择其要点而概之。
-
-
(2)制约利率发挥作用的条件
利率以上作用的发挥及作用的大小,取决于是否具备或在多大程度上具备利率有效发挥作用的条件。这些条件是复杂的,可概括为以下主要方面:
-
①一国经济中微观主体的独立性程度,及其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利率调节是通过影响微观主体的利益来实现的,因而微观主体是否是独立决策的经济实体,关系到它们预算约束的有效性,对及利率变动能否做出及时快速反映。
-
②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 一国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是利率能否在各市场间迅速传导信息并引导资金流动的前提。
-
③利率结构和利率决定的市场化程度,以及中央银行是否以利率作为宏观调控的工具等因素也会影响利率作用的发挥。 利率能否直接真实反映市场供求,中央银行能否借助工具影响市场利率,决定利率是否可以作为调节宏观经济工具,和发挥调节作用的程度。
-